
室外風環境
室內外通風
城市熱島
室內氣流組織
受風場、日照、材質導熱與綠化模擬與評價,給予建築設計方案的改善建議。空氣溫度熱量來源主要為太陽幅射經地面吸收後傳至空氣之中,藉由模擬太陽幅射及風場流動對基地環境形成的溫度場做分析,並給予建築設計方案的改善建議。

解析概要
考慮當地自然環境條件,針對風場及溫熱場進行環境評估改善建築設計,本案以冬季第一盛行風向和平均風速以及夏季第二盛行風向和平均風速對基地與周邊環境進行溫熱環境模擬,目前為執行第二階段模擬,主要執行內容為室外溫熱環境解析。解析時段為冬夏兩季整天0時至24時,經由氣象測站的逐時氣象資料分析得知,冬夏兩季第一盛行風皆為東風,但是冬季盛行多集中在東風,而夏季則分散于東、東南、西北等風向,故選定冬季盛行風為第一盛行風東風,夏季盛行風則選定為第二盛行風東南風。
解析目的
由一樓人行高度(1.5公尺高)觀察溫度場,空氣溫度熱量來源主要為太陽幅射,太陽幅射部份經由地面及建物吸收,使地面溫度及建物表面溫度上升後再藉由幅射、對流及傳導將熱能傳至空氣之中。此外,風場環境將會影響散熱,風速越高,散熱效果越好,人體舒適度越高,但若為滯留風場則溫度將久散不去而升高。
![]() |
![]() |
---|---|
解析內容
隔柵區域大多會阻擋風勢並將部份熱能傳至空氣中,因此隔柵區域之溫度較平均溫度高。部份區域因無建物遮蔭,再加上有滯留風場風場存在,太陽幅射持續加溫,使得這些區域之空氣溫度升高。
觀察夏季一樓行人風場風速分佈,綠色是風速較高區域,藍色是風速較低區域,風速較高的區域在與入流風大方向(東南)一致的通道處,建築組團與組團之間或是大型建築之間,是風場風速規劃較合理的表現。三棟圓柱形高層南側廣場應以較高風速為規劃目標,但由於南側建築組團遮擋,風速接近0m/s,夏季一樓行人溫度場的表現為溫度偏高,接近37°C。觀察冬季一樓行人溫度場分佈,在20°C至23°C的區間,分佈均勻,同時在建築之間的通道和建築前後的開闊地帶風速均呈較高且均勻分佈的狀態。達到了以通風順暢為主的冬季風場規劃的目標,冬季空氣中霧霾顆粒有增多的趨勢,促進迴圈能夠保證空氣清新,人體健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