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6)223-0007      首頁    |   用戶/會員登入   |  简中版

室外風環境

室內外通風

城市熱島

室內氣流組織

藉由將外部風場導入室內之中,增加自然通風效率以減少機械通風的能源消耗,為此進行室內外自然通風模擬,可有效率地找出影響自然通風的重點設計,改善自然通風效率。
低層自然通風多階段修正

解析概要

 

  室內自然通風的必要條件為空氣在足夠的風壓差推動下所產生的流動,而足夠的風壓差是基於良好的室外通風環境,而且需要有利於通風的室內空間佈局和構造設計才能帶動室內風場流動。
  進行室內通風評價時,宜選擇典型戶型或者最不利房間作為基本分析對象,重點考慮人行走高度水平面的通風狀況及室內通風。
  本建築設計案例探討建築內部與基地周邊風場環境的影響,進行室內通風及室外通風同時解析,並逐步進行環境設計上的修正改善,本案選擇夏季為模擬季節,依中央氣象局氣象測站近十年間的氣象資料分析得知,基地風場風速平均為3.04(m/s),其白日第一盛行風向為西風。
解析內容

 

  修正後設計之通風開口增加,並打通了南側廁所與室外空間連接的通道,使得外部風場沿此通道流入室內並帶動室內風場向室外吹送,增加東北側門口的舒適度。

  與一樓相同,打通南側廁所與外部連接之通道後,風場沿著通道流入室內,並順著風勢走向帶動室內風場朝東北側吹送,增加風場流動區域,提高室內部份空間的舒適度。

  通過調整建築開口,形成室內外風場的交互作用,使外部風場流入後能自然迴圈,形成室內外自然通風。修正後的一層和二層風場都增加了面對入流風方向的建築開口,一樓整體風環境提升,但風速的分佈略有不均勻,有入流風通道處的風速較兩側風速過高的情況,這與建築內部分隔也有關係,一層東側風速均勻,風場調整到了較為舒適的狀態。二樓處理手法類似,風環境提升主要體現在南側建築過道,和與過道相連的入口處。與室外風環境的調整方法和目標不同,室內風環境主要通過建築開口引導室內外空氣對流,提升室內自然空氣品質。

修正前一樓室內外風場風速分佈
修正後一樓室內外風場風速分佈
修正前二樓室內外風場風速分佈
修正後二樓室內外風場風速分佈
聯繫方式  Contact
  704台南市北區西門路三段159號9樓之1
  (06)223-0007  info@flow-driving.com

友站連結:蒙斯特農研  
Copyright 雋巡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